2、视野: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视野对工作和生活有很大影响。视野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金标准。青光眼患者进行视野检查,目的有两个方面,即检测有无视功能损害和监测病情进展情况。
3、房角检查:房角的开放和关闭是鉴别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的依据,通常可以用房角镜,UBM,或者眼前节OCT检测。
4、视盘检查:青光眼视盘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客观依据,视杯扩大是青光眼视盘损害的重要特征,视盘检查目的也有两个方面,即初诊时的诊断和监测病情进展情况。
青光眼的类型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种类型。原发性青光眼根据前房角的开闭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其中闭角型青光眼又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继发于其他的疾病之后,病因明确,通常与原发病有关,也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类。先天性青光眼分为婴幼儿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以及先天性青光眼伴有其他先天异常。
几种常见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青光眼。眼球局部的解剖结构异常,被认为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这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解剖变异包括:眼轴较短、角膜较小、前房浅、房角狭窄,且晶状体较厚。是一种以房角突然关闭,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
分期:典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绝对期六期。①临床前期:无任何自觉症状,但眼科检查可见前房很浅,青光眼激发试验阳性,称临床前期。一眼已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另一只眼虽无任何症状。也称为临床前期。
②先兆期:急性发作前的小发作,每次发作多有诱因。常有虹视、眼胀痛、头痛、恶心等症状,但症状较轻,经充分休息或睡眠后可缓解。
③急性发作期:眼压急剧升高,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前房浅,瞳孔散大,房角闭塞,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眼胀,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④间歇期:急性发作后用药物治疗或自然缓解者,停止一切降眼压药物之后眼压仍正常,房角检查大部分重新开放,视力部分或完全恢复。
⑤慢性期:急性发作后经过适当治疗,眼压仍中度升高,房角仍部分闭塞,晚期可见青光眼视野及眼底损害。
⑥绝对期:持续高眼压,导致失明。
诊断依据:根据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的症状和眼部体征诊断,房角镜检查证实房角关闭可以诊断。
治疗:患者大多在急性发作期就医:眼部予降眼压眼水;全身应用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降低眼压;可给予止吐、镇静、安眠药物辅助治疗。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眼压下降,病情缓解,但治疗远未结束,需要根据前房角的情况进一步激光或手术治疗。临床前期也应做预防性的激光治疗。
2、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年龄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早。
这类青光眼的眼压升高,同样也是由于周边虹膜与小梁网发生粘连,使小梁功能受损所致,但房角粘连是由点到面逐步发展的,小梁网的损害是渐进性的,眼压水平也随着房角粘连范围的缓慢扩展而逐步上升。
诊断依据:
①周边前房浅,中央前房深度略浅或接近正常;
②房角为中等狭窄,有程度不同的虹膜周边前粘连;
③如双眼不是同时发病,则对侧眼尽管眼压、眼底、视野均正常,但有房角狭窄,或可见到局限性周边虹膜前粘连;
④眼压中等度升高;
⑤眼底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盘凹陷;
⑥伴有不同程度的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治疗: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样,也是通过降眼压药物、激光或者手术控制眼压,达到保护视神经的目的。对于存在瞳孔阻滞,房角粘连范围不大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对于非瞳孔阻滞型的患者,行周边虹膜成形术,可以加宽房角,降低眼压。对于大部分房角已有粘连,单用缩瞳剂眼压不能控制,或已经有视神经严重损害的患者,需行滤过性手术。
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特点是眼压虽然升高房角始终是开放的,即房水外流受阻。这个类型的青光眼发病隐匿,除少数患者在眼压升高时出现雾视、眼胀外,多数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常常直到晚期,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时才被发现。
诊断依据: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无自觉症状,早期容易漏诊,主要诊断指标有: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如其中二项为阳性,房角检查属开角,即可诊断。
治疗:如果能够用1-2种青光眼药物将患者的眼压控制在安全水平,并且患者能够定期进行复查,那么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患者无法定期复查的情况,可以考虑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
高眼压症:在临床上,有些患者的眼压虽然超过了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没有出现视神经和视野的损害,这种情况被称为高眼压症。对于了解正常眼压和病理眼压,对于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至于高眼压患者是否需要治疗,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可以选择对那些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选择性治疗,比如眼压超过30mmHg的患者,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患者,以及存在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但无论如何,所有高眼压的患者都需要定期进行随访。
作者:王丽,上海市同仁医院。
暂无评论,2305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