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8226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南方能源观察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omagazine@126.com
刘满平
2019年以来,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迎来转折之年,无论是行业自身发展、环保政策还是体制改革都迎来巨变,对处于天然气行业下游的燃气企业来说,承担的压力与挑战甚是巨大。而自2020年春节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以及全球迅速蔓延,对我国经济社会、居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对天然气市场也带来了巨大冲击,燃气企业也受到波及。如何在众多危机与挑战中寻找未来发展机遇,成为当前燃气企业面对的难题,也是业界值得研究的问题。
1 短期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需求侧
燃气市场作为天然气全产业链条的下游环节,产业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将对燃气市场产生影响。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燃气市场产生影响,还会通过影响产业链其它环节而间接对燃气市场产生影响。
(一)影响上游资源生产与供应
作为“非远程化”的传统工业,天然气勘探与生产劳动力密集、地域分散,工人的到岗作业尤为重要,疫情对于条燃气上游业务的安全稳定生产及员工身心健康带来挑战。为抗击疫情,各地采取了延长假期、严控隔离时间、人员错峰上班、企业停工停产等措施,天然气上游企业开工率受到影响,势必影响天然气资源的生产与供应。发改委运行快报显示,1—2月份国内天然气产量3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增速比2019年降低3.9%。其中,2月份天然气产量同比下滑0.9%,非常规气下降17.4%。另据有关机构统计,2月国内液化气工厂开工率下降至不足节前的一半,产量同比降幅高达35%。
(二)影响燃气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城市燃气市场主要包括公共服务、交通和居民用气等三大细分领域(部分工业用气也属于城市燃气市场)。不同细分领域受疫情影响,需求呈现不同变化:居民用气,当前尚处于采暖期,居民普遍居家隔离,而且由于居民居家时间大幅度增加,燃气使用率有所提高,居民用气预计有一定的增长。公共服务用气,2019年公共服务用气占比约为5%,主要辐射住宿、餐饮、批发和零售等商业消费领域和学校、机场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按2020年1-2月我国餐饮收入下降43.1%估计,公共服务用气消费至少下降50%。交通用气占比较低,约为1%左右,由于各地公共交通管制,该领域消费量几乎为零。工业用气方面,由于疫情期间部分下游产业链用户的开工率仅维持在40%—50%,仅2月工业用户天然气消费量下降了近50%左右,根据目前疫情全球流行的趋势和影响以及持续走低的国际油价,今年工业用户消费量肯定会有所减少。
(三)影响燃气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燃气企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业务:一是为各类用户售气收入,二是城镇居民用户接驳工程收入(俗称接驳费收入)。在售气收入方面,目前多地按照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成本的要求,提前实行淡季价格政策,在6月底前对重点用户给予更大的价格优惠,再加上工商业气量下降因素,燃气企业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多地还要求实行欠费不停供政策,由于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停产甚至倒闭,燃气企业将面临着较大的现金流压力以及坏账风险。在接驳费收入方面,2020年经济增速下滑叠加疫情的影响,很多地方房地产将可能进一步下滑,燃气企业居民接驳收入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除了上述直接影响外,疫情对燃气市场还有一些间接影响。例如,因疫情影响国际人员和货物的交流、贸易、运输限制,LNG合同执行存在一定困难,油气进出口贸易将受到影响,甚至还可能导致部分贸易陷入法律纷争。例如,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积极协商减少今年对中国天然气的供应量,其中,哈萨克斯坦今年对中国的总供应量将减少20%-30%。中海油就2月将到货的LNG向供应商发出不可抗力通知,计划推迟接收或不会接收原定2月至4月交付的液化天然气,大约有35批货物可能受到不可抗力影响。此外,天然气中游管网改革原本是今年天然气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对于已经正式成立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来说,现有油气企业油气资产评估、划转工作会因疫情而有所滞后,油气行业相关中介机构培育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2 长期挑战:天然气行业发展与改革带来深远影响
在经过近几年改革顶层设计经过和实践后,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已经进入一个“大改革、全开放、多竞争、强监管、降收益”这样一个新的阶段,行业发展与改革所带来的种种风险挑战及利益博弈冲突也将不时地涌现出来。
(一)行业增长换挡的压力
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天然气市场发展基本上都经历了3个阶段:启动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其中,发展期又可分为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从发展期持续时间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天然气发展期一般要经历3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按照30年发展期来计算,我国天然气行业至少还有10多年的发展期。至于目前是处于快速增长期还是稳定增长期,可以从天然气消费年度增速或年度增量来做一个大致判断。如果以表观消费量3000亿方为基础,用增速来衡量,未来增速超过8%就是快速发展期,低于8%以下是稳定发展期,而增速在4%以下就是成熟期。如果以增量来衡量,超过250亿m3为快速增长期,低于250亿m3为稳定增长期,低于120亿m3为成熟期。
我国天然气消费2015年增速跌破两位数,仅为6.9%,2016年进一步下降至6.6%,2017年又超过10%,达到17.7%,2018年为18.1%,所以大致判断2018年前还是处于快速发展期。在经历2017—2018年连续2年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天然气需求在2019年换档减速,全年天然气供需平衡、平稳。2019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突破3000亿立方米,达3067亿立方米。但消费净增量只有264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66亿立方米,为近3年来最低,增速降至9.4%,为2016年以来最低。尽管还是处于快速发展期,但正逐步向着稳定增长转变。
(二)环保政策转向的压力
国际经验表明,宏观政策(特别是环保和产业政策)在天然气发展的关键节点起到主要推动作用,而市场化的体制改革(尤其是价格改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天然气产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发展,还是得益于三大因素:环保与产业政策、市场化改革。尤其在环保政策上,自2012年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后,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成为推动天然气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年《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及《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等多项环保政策的出台,推动居民、商业、公服以及工业领域大规模“煤改气”工程。“煤改气”广泛推动后,国内天然气供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及相关政策的不足短板开始显露。部分地区“煤改气”工程并未按时完工,局部地区开始出现无气可供、无暖可取的窘境。
2018年,“煤改气”得以降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对“煤改气”工程作出调整:减持以供定需、以气定改,同时统筹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合理确定改造技术路线,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2019年6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征求《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意见的函,对“煤改气”政策进行了调整,将强制性的“煤改气”调整为“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导致2017—2018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大的动力减弱。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完成“煤改电、煤改气”578万户,其中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就完成394万户,2018年北方地区清洁能源改造工作预计将完成“煤改气、煤改电”400万户,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煤改气用户。在2017年300多亿立方米新增天然气消费量中,近200亿立方米的新增消费量由“煤改气”工程贡献。2019年“煤改气”用户已降到了250万户,带来的天然气消费增量在12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还会进一步降低。
(三)体制改革的压力
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发布后,按照改革意见要求和“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目标,我国天然气产业真正进入到全产业链改革和开放的阶段。尤其是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标志着天然气产业体制改革迈出了最为关键和核心的步伐,将会重塑整个市场体系与运行规则。例如,市场交易方式、商业模式、运行机制、市场制度、市场管理与监督机制等等都将发生变化,包括燃气在内的各市场参与主体不得不调整之前的运行模式和发展思路,重新认识和适应新的市场。以市场交易方式为例,原来城市燃气企业与上游气源企业包邮制的采购方式可能会演变成两类采购模式:一是分别与上游气源供应企业、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签订采购气源合同和管网运输合同的模式。二是仍与上游气源供应企业签订“供应与管输”为一体的合同,结算价格中包括气源价格和运输费用,后者由上游气源供应企业与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结算。
(四)监管加强的压力
天然气领域“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思路,其实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减少政府不当干预,管住该管的,放开不该管的”的表述在天然气产业中的具体体现。“管住中间”的对象是管住输气和配气管网,“管住中间”的内容包括管网运行监管、价格监管和安全监管等,对于城市燃气企业来说,目前政府大力加强了信息公开、价格等监管。尤其是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配气价格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而准许收益率为税后全投资收益率,按不超过7%确定。2019年出台《关于规范城镇燃气工程安装收费的指导意见》,明确燃气工程安装收费范围仅限于建筑区划红线内产权属于用户的资产,不得向红线外延伸。同时,确定收费标准原则上成本利润率不得超过10%,现行收费标准偏高的要及时降低。2020年4月10日发布《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 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的意见》,要求取消燃气企业已通过配气价格回收成本的收费项目,包括:涉及建筑区划红线外市政管网资产的增压费、增容费等类似名目费用;涉及市政管网到建筑区划红线连接的初装费、接驳费、开通费、接线费、切线费、吹扫费、放散费等;涉及建筑区划红线内至燃气表的设施维修维护、表具更换费等。取消与建筑区划红线内燃气工程安装不相关或成本已纳入工程安装成本的收费项目,包括开口费、接口费、接入费、入网费、清管费、通气费、点火费等类似名目费用。
可以说,政府加强对配气管网收益以及接驳费监管的加强,将压低城市燃气企业的利润率,逼迫城市燃气企业不得不相应调整业务发展方向,适当降低资产回报率,以符合监管要求。据统计,2019年国内城市燃气企业接驳费收入涨幅普遍低于燃气(含相关产品)销售收入。
(五)竞争增加的压力
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一张网高效集输、下游市场化良性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也就是“X+1+X”体系。城市燃气企业处于天然气行业下游,要从“1”变成“X”,未来势必会面临更多的竞争,主要有五大竞争:
1.城市燃气工程安装业务的竞争。城市燃气工程安装业务之前一般固定由城市燃气企业来承担,存在部分城市燃气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强制服务并收费、收费标准偏高,指定施工单位、限制竞争等问题。《关于规范城镇燃气工程安装收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完善公平开放的燃气工程安装市场,鼓励具备燃气工程安装施工能力的企业依法取得相应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资质后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具备安装资质的企业跨区域开展工程安装和改造业务,促进市场竞争。燃气企业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经营范围内工程安装业务,或指定利益相关方从事燃气工程安装,妨碍市场公平竞争。尽管短期内还难以看到很多的企业进入城市燃气工程安装业务,时间一长,这个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多。
2.上游油气企业的进入。天然气领域改革思路为“放开两端,管住中间”,无论是上游油气勘探开发还是下游城燃,国家政策都是采取开放政策,石油企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无可厚非,下游可以向上游延伸,上游也可以向下游开拓。剥离管道业务之后,油气公司通过中游影响市场的能力将削弱,油气公司亟需拓展下游市场。与8%的天然气管道投资收益率相比,城市燃气市场利润空间更大,是各方虎视眈眈的一块肥肉。例如,延长石油和陕西燃气重组开拓终端市场;中石化成立长城燃气进入城市燃气领域;中石油昆仑能源大力抢占终端市场,仅2019年就新增128个城燃项目。
3.外资的进入。2019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消城市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燃气、热力管网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标志捉对外资彻底开放天然气城市燃气投资,城市燃气行业实现全面放开。外资企业将加速探路我国市场,通过独资、参股、合作等方式发展城市燃气业务。例如,2019年11月上海申能集团和道达尔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长江三角洲地区燃气市场。
4.现有城市燃气企业之间的竞争。目前国内城燃市场现有超过3000家企业。昆仑能源、华润燃气、新奥能源、中国燃气和港华燃气等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6成,城燃行业进入集团化、规模化时代。城燃寡头企业由增量竞争进入了存量竞争,竞争更加白热化。可以说,与之前市场拓展相比,未来竞争不再是增量市场的竞争,而是对现有城燃企业利益格局的重整,是存量市场的重新洗牌,将出现“大鱼吃小鱼”式的重组和并购。
5.其它非气企业的进入。目前比较明显的是,燃气企业与电力企业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一方面,随着国内电力销售市场规模的日益庞大,市场化程度不断断高,电力体制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售电侧市场进一步放开,城市燃气企业逐步进入这一市场并站稳脚跟。另一方面,鉴于投资管网所能获得的稳定收益以及对城市燃气市场发展前景的看好,一些电力企业或其它非气企业也会进入这个市场。
(六)企业转型的压力
随着能源革命的提出,能源体制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国家石油管网公司成立,国内天然气体制和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城市燃气企业传统的经营、分销模式将难以为继,必须不断地加以改革和转型以面对新的市场、新的环境。
1.从被定义为公共服务事业企业向面向市场的企业转型。之前,城市燃气企业一般被当作传统的公用事业企业,政府和公众对企业的关注更多集中在供气安全与服务上,企业主要靠政策吃饭,较少面对市场。未来,城市燃气企业将更加贴近市场,其气源采购模式、商业经营模式等更加市场化,同时,也将面对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2.从配气与售气业务混合在一起的企业向业务分开转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成立后,与城市燃气企业密切相关的天然气下游配售环节的改革也将可能被提上日程。未来城市燃气企业很有可能也被要求打破现行配气与销售业务捆绑的模式,配气服务实行公平开放,销售环节逐渐引入竞争机制。
3.从单一燃气销售企业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从外部环境来看,能源发展动力正由传统能源增长向新能源增长转变,如果仅仅是作为单一的天然气分销商或者运营商,未来城市燃气企业将会逐渐失去竞争力,面临更大经营风险,亟需向供给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智能化方向这样的综合能源企业转型。事实上,随着我国城镇气化率不断提升,城市燃气空白市场越来越少、项目开发的难度和竞争越来越大、管输和工程安装环节利润率限定等因素,国内城燃企业也纷纷提出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主要围绕三个方向:一是向天然气产业链中、上游延伸;二是围绕城市燃气用户提供燃气增值服务;三是布局分布式,拓展水、电、气等综合能源服务。
3 相关对策建议
(一)短期主要是缓解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策略是“降本、促销、支持”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企业生产经营、居民生活方式和收入等在短期内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城市燃气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势必也会受到影响,对此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目前城市燃气企业可以做的是尽可能采取一切措施来降低损失。
1.树立“一切成本都可控可降”理念,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城市燃气企业应在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和各项管理费用上下硬功夫、下苦功夫。一方面,要严格预算控制,减少资本性支出和其它非必要生产经营成本支出,尽量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另一方面,减少劳务派遣用工、业务外包,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推广无人化值守、作业,降低企业内部运营成本。例如,疫情时期,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设备代替人工巡站、监控、管理等一系列操作,实现燃气场站以及管网无人化值守、无人机巡检等。
2.进一步加大增值服务。城市燃气企业在安全平稳保供天然气的前提下,可以凭借贴近百姓的特性,演化出丰富的新服务和新业务。例如,可以进一步推进智能燃气表的普及;在居民用户、工商用户中拓展自有品牌壁挂炉、厨房燃气具、燃气综合保险、波纹管、报警器等相关增值服务业务;推广线上燃气培训服务、燃气设施设备安全维护服务等等。
3.加强精准营销和市场拓展力度。因疫情对产业、人口等影响不同,经济发达地区、政府治理水平较高地区的产业结构会加速优化,人口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因此,城市燃气企业要利用当前天然气市场供求宽松、价格下降的机遇,因城施策,调整营销和开发策略,分类分级做好市场布局和开发战略规划。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例如,看看能否争取将一部分损失纳入燃气价格成本监审的内容。在经济发达、财政实力相对较强的城市,可以争取下财政补贴。
(二)长期是应对市场发展与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策略是“整合、利用、转型”
1.从行业发展趋势看,行业整合与竞争都将加剧。城市燃气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特别是居民类用户,销售价格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决定,利润空间比较有限,所以传统燃气市场一定要通过增量来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通过扩大传统市场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在天然气行业改革叠加此次新冠疫情影响下,未来很多地方的小型燃气企业盈利能力会大幅下降甚至亏损、现金流更可能出现大问题,国内城市燃气行业将很可能出现项目出让和收购整合的高潮,国内几家大型燃气集团为代表可能会加快并购的脚步。
2.充分利用天然气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红利。未来天然气产业未来将进入全开放阶段,城市燃气企业进入产业链条任何环节都没有什么政策壁垒。因此,城市燃气企业应积极努力寻找产业链条中的投资机会。在上游资源方面,充分利用当前较为有利的国内外能源市场环境,向上游延伸,开展LNG 贸易、煤层气勘探开发等,积极获取上游天然气资源。通过纵向上下游一体化及横向扩张等战略积极开发、扩大市场,找到新的利润来源。在中游管输和储气库等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参与国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储气库建设,掌握一定的天然气管网输送能力和储备能力。LNG接收站方面,投资建设沿海LNG接收站,打造上游资源与下游消费市场的“枢纽”和天然气贸易通道。在下游用户市场开拓方面。要转变经营理念,彻底树立市场营销理念,培养既懂市场又懂经营,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综合型人才队伍,适应未来市场激烈的竞争需要。其次,坚持用户需求为中心,以需求侧为主导,在深刻认知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响应用户的用能需求。
3.充分利用市场方式优化资源、资本的组合配置。在资源组合方面,未来天然气供应主体多元、商业模式多样,市场体系相对完善,在这种市场丰富、交易复杂的新形态下,一是要依托大数据,做好需求预测,精准预测用气或用能需求,实现供应的低风险、高保障;二是要动态调整长协、现货气源的结构,降低成本,获取超额的收益;三是充分利用天然气的期货、现货市场,降低天然气的跨期风险和级差风险;四是要创新与用户的定价模式,利用天然气的价格和用户商品价格的关联性,实现跨商品的对冲,化解风险。五是开展管容、库容的预约,多级市场套利等新型业务模式。
在资本组合方面,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申请专项债券、企业上市等方式,增大企业资本获取来源,降低整体资本运营成本。
4.通过不断改革来推动企业转型和发展。在发展形势倒逼下,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带动下,城市燃气企业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改变现行经营模式,向“供给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智能化、业务综合化”方向转型和发展。疫情期间,天然气链上游在非油气业务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除跨界生产“口罩”外,中石化在加油站里继卖咖啡和炸鸡汉堡后在加油站卖菜。中国燃气发挥“新零售社区平台”的优势,与用户直接连接,提供米面粮油、果蔬、日化等生活必需品,还可以配送到家。可以预计,未来新的市场环境会催生新物种、新零售、新模式、新机遇。因此,城市燃气企业要时刻保持一种可以跨界的能力,向非能源行业拓展更多衍生增资业务。只有这样,城市燃气企业才会不断涌现新的业绩增长点,增强自身抗击市场风险能力。
作者系中国油气智库联盟专家,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和学术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暂无评论,206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