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船上封闭舱室事故屡屡发生,谁之过?
信德海事网上周报道,一艘五星旗5万吨级干散货船舶上发生一起船舶“密闭空间”致使海员遇难的事故,使“封闭舱室事故”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示意
国际干散货码头集团(DBTG)曾有过统计数字,在1999年至2018年4月期间,在运输或装卸固体散货过程中发生了70多起事故。其中88人因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而丧生,其中有76人死于船舱通道的梯子上。另有9人死于货舱区,3人死于邻近的前甲板空间。另外统计数据显示,每年至少有6人在干散货船上因货物而死亡。根据美国OSHA的统计数据,89%的封闭舱室事故发生在由船舶高级船员批准的作业当中。
为了避免封闭舱室事故发生,航运界做了很多努力,IMO根据SOLAS第三章提出了要求定期进行封闭空间进入演习的要求,并且2015年东京和巴黎备忘录还专门针对封闭舱室进入和救援进行了PSC大检查。并且检查结果相对满意,例如巴黎备忘录集中检查运动的结果表明,海员普遍对风险和程序有很好的了解,除了船员熟悉自己的职责(88%)和船上没有手册(83%)之外,大多数类别的得分都超过了90%。东京MOU的2015年集中检查活动也有类似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缺少手册的比例低于90%。
虽然航运界为了封闭舱室做了很多,为何事故还是屡禁不止?并且船上经常重复同样的错误,有机构曾经指出经常造成封闭舱室事故的原因有如下三个:
船员缺乏安全意识,对进入封闭舱室产生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
高级船员未能保证船上的进入封闭舱室程序得到良好的执行
船员进入封闭舱室作业没有通知船长
在事故调查中,我们经常发现大多数封闭舱室事故都是归结于船员的错误,很少有人去质疑岸上的原因。关于封闭舱室,可能还存在如下的安全隐患:
1.封闭舱室是否得到良好的标识和防护?
根据SOLAS公约关于《进入船上封闭处所的建议案》中的定义,封闭处所是指船舶封闭场所是指未经连续通风且其中由于存在着可燃气体、毒性气体、惰性气体或含氧量低于临界值而可能对人身产生危险,因而限制进入的某一种场所。船舶封闭场所有但不局限于:货舱、双层底、燃油舱、干隔空舱、压载舱、货泵舱(液货船)、货物压缩机室、锚链舱、箱型龙骨、保护层间处所、锅炉燃烧室及其水腔、柴油机曲拐箱、柴油机扫气箱、污水柜和相邻处所。
在岸上管理人员眼里,以为上述描述船员都应该看得懂。可在船上,实际从事封闭舱室作业的大部分是普通船员,我想他们应该分不清箱型龙骨和管弄的区别。如果船上的封闭舱室没有进行警示标识,后果可想而知,船员根本不知道究竟哪个是封闭舱室,因为在船员的概念中,封闭舱室应该是压载舱,油舱,干隔舱等长期封闭,检查时需要临时进入的舱室。而对于货舱,管弄,缆绳库等这些带有方形人孔盖,非常方便开启的舱室,船员是没有太多概念的。如果没有相关警示标识,是非常危险的。另外规则也提到,无需进入时,通向封闭处所的门和舱口应始终锁闭防止进入。可目前大家关注更多的是进入封闭舱室的步骤和救援的程序,很少有人去关注封闭舱室的标识和防护。而恰恰很多船员是因为“突破”了这第一道防线,才造成了以后致命的后果。
不知道岸上人员在审核和检验/查过程中,是否留意了下面的细节:
是否根据船舶结构对船上自行定义的封闭舱室进行了核对?
船上的封闭舱室清单是否符合要求?
相关封闭舱室是否进行了警示标识?
封闭舱室是否有防止意外进入的防护措施?
2.STCW培训制度
很多事故基本上都有船员缺乏安全意识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船员上船前需要拿到4小证,其中有一个是《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不知道这样的培训是否涵盖了船员基本安全意识和封闭舱室相关的内容?很多社会船员拿到证书后就上船工作,如果岸上来不及培训,船上没有时间培训,船员很快投入工作,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
3.气体探测仪配备数量
目前根据SOLAS公约XI-1/7,要求船上配备一台气体探测仪。(resolution A.1050(27)没有对气体探测仪数量有明确要求,但是规定了检测应在人员进入封闭处所前进行,并在其后定时检测,直至所有工作完成。另外也提到了应当为进入封闭处所的人员提供经校准的、试验合格的多种气体测试仪,用以在需要的情况下来监控氧气、一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的含量。但是,不同机构给出了不同的解读。有的船上配备一台气体探测仪,个别地方PSC检查也没有问题,而有些PSC会明确要求船上配备2台。但是在保赔协会的防损检查中,他们一般建议配备2台。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进入封闭舱室人员携带的简易的多用途气体探测仪不能用来作为进入前的气体测试,进入封闭舱室前的探测仪应该能遥测。
4.船上对相邻处所的普遍疏忽
大家一直注意封闭舱室,其实规则里面也提到了某些相邻处所存在和封闭舱室类似的环境,也要按照封闭舱室对待,例如缆绳库,油漆间,SOPEP间,CO2间,船首库房等,通常这些库房设置有通风机或者通风窗,如果船员不懂或者疏忽而冒然进入,同样会带来致命的伤害。
5.封闭舱室伴随着其他高风险作业
封闭舱室不只是进入里面检查而已,而是意味着进行各种高风险作业,例如有时候可能伴随着高空作业,明火作业,油漆作业等高风险作业,这也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所以当在封闭舱室里面进行作业时,除了防止封闭舱室进入带来的风险外,还要不断的预防其他作业带来的额外风险,采取比甲板上其他高危作业更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才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6.封闭舱室救援
还有封闭舱室救援,黄金时间是4分钟,根据规则需要一人外面值守,如果里面发生危险,从报告到救助队伍集合,到施救,4分钟内能完成吗?这也是为何大家看报道,只要是涉及封闭舱室事故,大部分是死亡案例,而很少有救助成功的例子,即使是根据公约每两个月做了封闭舱室救助演习,可真正遇到有人在封闭舱室晕倒,考虑到封闭舱室结构的复杂性,船员是否能很快进行救助都是问题。
7.船上的安委会是否正常运转?
根据海恩法则: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MLC公约要求成立船舶安全委员会,有多少船把安委会当成了形式?如果船上的安全员能经常巡视船舶及时发现船上的事故隐患,安全代表经常提出些对安全有用的建议,事故会不会消除在萌芽之中?
以上论述不一定正确,我们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认真关注下封闭舱室的安全隐患,共同找到解决办法。
最后我们用壳牌航运与海事副总裁Grahaeme Henderson博士在HiLo发布时说过的一句话结尾:我们有一个让航运业达到零事故的愿景。一个使孩子再也不会在我们其中的任何一艘船上失去父母的愿景,我们有能力做出改变!
来源: 信德海事网 Capt X1
2.十类安全事故动图大合集,这不是意外,而是自杀
最具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安全培训
50张安全事故动图大合集
每一张图都是血的教训
一图胜过十场培训
这50张动图
不仅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更能冲击人们的灵魂
拨动内心最深处
对安全最为渴望的那一根弦
并时刻紧绷着
……
让我们进入正题
—— 01 特种设备类(承压类) ——
2016年 5月12日上午10时15分许,上海奉贤区南奉公路681号一公司发生锅炉爆炸,事故造成1死2伤。
—— 02 特种设备类(机电类) ——
—— 03 高处作业类 ——
员工问为什么要系安全带
就给他看这个
—— 04 灼烫事故类 ——
—— 05 触电事故类 ——
—— 06 机械伤害类 ——
违规将头、手伸入机器内
—— 07 建筑施工类 ——
不系安全带、不装安全防护网,无任何防护措施作业
—— 08 电动车类 ——
自杀式闯红灯、超速行驶
—— 09 机动车类 ——
不系安全带、高速上停留、倒车不留心
—— 10 日常生活类 ——
每一起事故都发生在
不经意的一瞬间
每一起事故都触目惊心
只是因为习惯了违章行为
少戴了一顶安全帽
少系了一根安全带
少安了一张安全网
或者超了一点速
或者走了一会儿神
或者多看了一眼手机
……
为什么习惯性违章的人这么多
他们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违章的人,他们一般抱着这样的心理
① 侥幸心理。在实际操作中始终抱着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伤己不一定死人”。
② 经验心理。在生活、工作中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错误地认为安全规则是一种束缚,安全章程是领导用来卡人的。
③ 省事心理。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眼里。只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和简单,在生活、工作中能少动就少动,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就将就。
④ 从众心理。看到他人不安全的行为并未发生事故,就盲目跟从仿效。如果不跟从仿效,有的同班组同事还嘲笑,还有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
⑤ 恐慌心理。有些人本来技术不熟练,平时又不开展应急演练,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惊慌失措,无法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甚至在发生意外时胡乱操作错上加错,而导致酿成大祸。
违章不一定会出事,但出事大多是因为违章!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所有安全事故中高达90%以上都与违章有关。因违章而导致死伤的事故已经数不胜数。可是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血淋淋的事故仍然不能使我们受到警示、得到教训呢?除了侥幸心理、经验心理、省事心理、从众心理和恐慌心理作怪之外,关键就在于大家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的行为习惯
既是个人平安
家庭幸福的支点
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支点
也是国家兴旺昌盛的支点
我们该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呢?
01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范生产安全管理,认真做好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在生产现场的落实,使检查整改规范化、技术培训制度化、安全管理标准化,扎实做好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要形成长期、长效的安全管理文化,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将安全规程、安全要求化为员工的自觉习惯和行为。
02 警钟长鸣,安全常讲
要利用班前会、安全警示牌、宣传标语、安全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大力激发安全生产“正能量”,时时提醒职工勿忘安全生产,促使安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要大力抓安全亲情教育,组织开展发送安全祝福短信,邀请家属参加安全座谈会,促使安全宣传教育入家庭,让员工亲属常吹安全风,督促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03 海恩法则,抓早抓小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员工一些细小的错误行为很容易被忽略,有的职工甚至视而不见,个别管理干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必然会助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习惯。因此,对一些“未遂先兆”,一些小的隐患、小的意外要做到抓早抓小、分析总结,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以防小的隐患从量的累积转化成大的事故。务必要强化“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务必要以小见大,务必要防微杜渐,钉牢安全的“铁钉”。
04 墨菲定律,杜绝侥幸
墨菲定律即“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引申到企业安全管理上就是“凡是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就必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很多不安全行为习惯,都是侥幸心理造成。今天没出事,不等于明天不会出事;之前一直没出事,不等于某一天不会出事,大意、侥幸将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将管理前移、处罚前置,把安全隐患当做安全事故一样严肃对待,加强事前督办,减少那些走形式的检查。要培养员工“邻里失火、自查炉灶”的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及早发现、及早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05 创新方式,养成习惯
部分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甚至存在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等生产习惯。而一个人工作习惯的形成或者改变,与他自身的情况以及所处企业的内部环境密切相关。这就需要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动脑筋,创新方法,可以把员工的生产安全行为纳入考核指标,将安全行为习惯与考核奖励挂钩,要推动一线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促使员工自觉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06 热炉法则,执“法”必严
热炉法则意思是说,各项规章制度应该成为一座烧红了的“热炉”,它具有3个特点:一是事先警告,此炉是烧红了的,一看便知道它能烫伤人;二是不管贵贱亲疏,谁碰它它就烫谁;三是说烫真烫,不是摆架子吓唬人的。要确保安全生产,企业仅仅有了安全管理制度还不行,还要遵循“热炉法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安全操作规程得到执行。否则安全管理制度就变成了“橡皮筋”和“稻草人”,失去了约束力和震慑力,生产安全就无法保障。对于安全执法部门来说也是一样,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及时督促企业整改,该处罚的处罚、该查封的查封,这样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才能对企业员工产生有效的约束力。
07 坚持原则,无情胜有情
安全生产,关乎生命。如果安全管理人员“有情”,对违规操作的人员网开一面,看似“皆大欢喜”,实则“后患无穷”。一次得过且过,事故就可能会悄悄带走员工的健康和生命,那时体会到的才是真正的“无情”。 安全管理人员对待工作要不打折扣,落实制度要铁面无私,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要敢于揭露、正视、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宁可事前招来“骂声”,不要事后听到“哭声”;宁可事前当“黑包公”,不要事后做“红孩儿”。
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而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安全意识的树立
安全观念的形成
安全习惯的养成
都非一日之功
既需要员工个人自觉地“修”和“养”
也需要企业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督促
3.十类安全事故动图大合集(50张),这不是意外,而是自杀
最具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安全培训
50张安全事故动图大合集
每一张图都是血的教训
一图胜过十场培训
这50张动图
不仅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更能冲击人们的灵魂
拨动内心最深处
对安全最为渴望的那一根弦
并时刻紧绷着
……
让我们进入正题
·
·
—— 01 特种设备类(承压类) ——
2016年 5月12日上午10时15分许,上海奉贤区南奉公路681号一公司发生锅炉爆炸,事故造成1死2伤。
—— 02 特种设备类(机电类) ——
—— 03 高处作业类 ——
员工问为什么要系安全带
就给他看这个
—— 04 灼烫事故类 ——
—— 05 触电事故类 ——
—— 06 机械伤害类 ——
违规将头、手伸入机器内
—— 07 建筑施工类 ——
不系安全带、不装安全防护网,无任何防护措施作业
—— 08 电动车类 ——
自杀式闯红灯、超速行驶
—— 09 机动车类 ——
不系安全带、高速上停留、倒车不留心
—— 10 日常生活类 ——
各种作死
每一起事故都发生在
不经意的一瞬间
每一起事故都触目惊心
他们本来可以好好地活着
只是因为他们习惯了那些违章行为
少戴了一顶安全帽
少系了一根安全带
少安了一张安全网
或者超了一点速
或者走了一会儿神
或者多看了一眼手机
……
人就这样残了、没了
为什么习惯性违章的人这么多
他们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违章的人,他们一般抱着这样的心理
① 侥幸心理。在实际操作中始终抱着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伤己不一定死人”。
② 经验心理。在生活、工作中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错误地认为安全规则是一种束缚,安全章程是领导用来卡人的。
③ 省事心理。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比起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眼里。只为了贪图一时的方便和简单,在生活、工作中能少动就少动,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就将就。
④ 从众心理。看到他人不安全的行为并未发生事故,就盲目跟从仿效。如果不跟从仿效,有的同班组同事还嘲笑,还有可能被别人说技术不行或胆小鬼。
⑤ 恐慌心理。有些人本来技术不熟练,平时又不开展应急演练,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惊慌失措,无法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理,甚至在发生意外时胡乱操作错上加错,而导致酿成大祸。
违章不一定会出事,但出事大多是因为违章!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所有安全事故中高达90%以上都与违章有关。因违章而导致死伤的事故已经数不胜数。可是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血淋淋的事故仍然不能使我们受到警示、得到教训呢?除了侥幸心理、经验心理、省事心理、从众心理和恐慌心理作怪之外,关键就在于大家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的行为习惯
既是个人平安
家庭幸福的支点
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支点
也是国家兴旺昌盛的支点
我们该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呢?
怎样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习惯
01/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范生产安全管理,认真做好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在生产现场的落实,使检查整改规范化、技术培训制度化、安全管理标准化,扎实做好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要形成长期、长效的安全管理文化,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将安全规程、安全要求化为员工的自觉习惯和行为。
02/
警钟长鸣,安全常讲
要利用班前会、安全警示牌、宣传标语、安全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大力激发安全生产“正能量”,时时提醒职工勿忘安全生产,促使安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要大力抓安全亲情教育,组织开展发送安全祝福短信,邀请家属参加安全座谈会,促使安全宣传教育入家庭,让员工亲属常吹安全风,督促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03/
海恩法则,抓早抓小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员工一些细小的错误行为很容易被忽略,有的职工甚至视而不见,个别管理干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必然会助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习惯。因此,对一些“未遂先兆”,一些小的隐患、小的意外要做到抓早抓小、分析总结,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以防小的隐患从量的累积转化成大的事故。务必要强化“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务必要以小见大,务必要防微杜渐,钉牢安全的“铁钉”。
04/
墨菲定律,杜绝侥幸
墨菲定律即“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必定会出错”,引申到企业安全管理上就是“凡是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就必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很多不安全行为习惯,都是侥幸心理造成。今天没出事,不等于明天不会出事;之前一直没出事,不等于某一天不会出事,大意、侥幸将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将管理前移、处罚前置,把安全隐患当做安全事故一样严肃对待,加强事前督办,减少那些走形式的检查。要培养员工“邻里失火、自查炉灶”的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及早发现、及早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05/
创新方式,养成习惯
部分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甚至存在违章作业、盲目蛮干等生产习惯。而一个人工作习惯的形成或者改变,与他自身的情况以及所处企业的内部环境密切相关。这就需要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动脑筋,创新方法,可以把员工的生产安全行为纳入考核指标,将安全行为习惯与考核奖励挂钩,要推动一线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促使员工自觉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06/
热炉法则,执“法”必严
热炉法则意思是说,各项规章制度应该成为一座烧红了的“热炉”,它具有3个特点:一是事先警告,此炉是烧红了的,一看便知道它能烫伤人;二是不管贵贱亲疏,谁碰它它就烫谁;三是说烫真烫,不是摆架子吓唬人的。要确保安全生产,企业仅仅有了安全管理制度还不行,还要遵循“热炉法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安全操作规程得到执行。否则安全管理制度就变成了“橡皮筋”和“稻草人”,失去了约束力和震慑力,生产安全就无法保障。对于安全执法部门来说也是一样,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及时督促企业整改,该处罚的处罚、该查封的查封,这样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才能对企业员工产生有效的约束力。
07/
坚持原则,无情胜有情
安全生产,关乎生命。如果安全管理人员“有情”,对违规操作的人员网开一面,看似“皆大欢喜”,实则“后患无穷”。一次得过且过,事故就可能会悄悄带走员工的健康和生命,那时体会到的才是真正的“无情”。 安全管理人员对待工作要不打折扣,落实制度要铁面无私,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要敢于揭露、正视、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宁可事前招来“骂声”,不要事后听到“哭声”;宁可事前当“黑包公”,不要事后做“红孩儿”。
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而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安全意识的树立
安全观念的形成
安全习惯的养成
都非一日之功
既需要员工个人自觉地“修”和“养”
也需要企业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督促
来源:ABC安全
4.“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2月17日上午,河南省太康县产业集聚区银鑫棉业纺纱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有序进行着纺纱作业,车间主任程红兵显得比平时还要忙。作为管理人员的她,这段时间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除了指导车间生产还要负责督促员工洗手、消毒、量体温。
“公司年前刚投资新上了一条生产线加工棉纱,产品供应南方市场。公司复工复产后采取封闭式管理,吃饭采取分餐制,一人一桌,住宿一人一间,厂区、生活区每天都进行消毒外,每人早中完要测三次体温。”该公司总经理刘文华介绍。
同银鑫棉业一样,太康牧原公司车间内生产也是一片繁忙。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疫情防控,太康牧原公司一刻也没敢放松。为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该公司对返厂员工创新采取了“4+4+3+3”隔离模式,也即是家中隔离4天、指定宾馆隔离4天、场内隔离区3天、生活区隔离3天,隔离期间不允许出房间,专业人员全程跟踪服务。
“我们公司还明确规定,员工回场不允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统一开私家车,且车辆需要做好清洗。”太康牧原公司负责人王廉政介绍,“员工到场后,携带的衣物及随带物品全部需要用消毒水进行浸泡消毒,烘干处理。”
位于太康县产业集聚区的太康海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西药生产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周国强介绍,为给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做贡献,目前公司正加紧生产碳酸氢钠片、板蓝根颗粒等辅助药品,同时在积极申报生产消毒液,全力为疫情防控贡献企业力量。
太康县产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令春介绍,春节以来,太康县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早谋划、精细管控、强化服务、科学引导,统筹做好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和准备等工作。
正确处理好疫情防控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太康县明确了食品加工行业、卫材加工行业、医药生产行业、饲料加工行业、养殖企业、物流配送企业、电商销售企业、垃圾处理及环保产业、大型农产品市场、春耕生产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进行复工复产,产业集聚区负责企业开工复工和准备工作。该县成立了以县长李锡勇为组长的企业复工复产领导小组,设立了12家单位组成的服务企业工作专班,全力做好复工企业的人员、设备、原料、资金、物流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分类解决问题,鼓励企业发挥行业优势,转产加工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满足国家疫情防控需求。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太康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工信部门对企业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具备条件的企业同时达到疫情防控要求后复工,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坚决不能复工。对复工企业实行专人包车间、车间包班组、班组包工人的网格化管理,做到防控机制、工人排查、防控物资、防疫措施、人员管控、应急处置等“六个到位”。该县每个复工企业必须明确一名副总负责,成立企业宣传引导组,带头关注最新疫情动态,为工人解疑释惑。同时,通过厂区内音响系统或拉杆音响等多种方式引导工人以积极心态面对疫情,消除恐慌心理。
目前,太康县潜能燃气、光大环保能源、太康牧原农牧、海恩药业、银鑫棉业B车间、四通锅炉等企业相继复工复产;磊磊集团、恒宝纸业、银鑫棉业等企业正在积极转产,全县企业正立足自身实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图一:工人在银鑫棉业纺纱生产车间作业
图二:海恩药业厂区消毒
图三:复工企业对车间消毒
暂无评论,387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