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共收到了41万余件消费者投诉。通过对投诉进行梳理,结合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总结出以下问题,建议社会各界加以关注。一、"轻医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现今,医美行业中的经营者将注射类项目如瘦脸针、玻尿酸填充、水光针等以及非手术类美容项目如光子嫩肤等称之为"轻医美"。许多消费者被"轻"字所吸引,误以为风险较小。但实际上,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引发许多消费争议。2023年,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共受理了1203件"轻医美"相关投诉。消费者主要反映以下问题:1.被美容院引导去其他机构进行"项目",后续出现不良反应;2.经营者存在经营资质不全、收费不透明等问题;3.经营者不明确使用产品的名称、数量、功效等关键信息,一旦出现争议,增加消费者举证难度。例如,一位消费者在某医疗机构支付近4万元购买了玻尿酸美容针套餐,工作人员声称玻尿酸打在四个部位,共计16针。但实际服务时未打满16针,只提供了4针的注射凭证。"轻医美"服务并非简单的美容护肤,其要求经营者取得医疗许可资质,且存在一定的风险。二、网络购物消费纠纷居高不下。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消费者的网络购物投诉不断增加,涉及商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欺诈等多个方面。2023年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共受理网络购物类投诉18634件,其中,涉及价格欺诈的投诉占比较高。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被虚高的原价所迷惑,实际购买价格远低于原价。消费者也普遍反应,部分电商平台售后服务不力,退换货流程复杂,增加了维权难度。三、金融投资消费纠纷上升。随着人们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金融投资类投诉也不断增加。2023年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共受理金融投资类投诉7214件。消费者反映,一些机构或个人以高额收益来吸引投资者,但实际上是非法集资或传销。还有一些机构或个人虚构投资项目、虚假宣传等行为误导投资者,造成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