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课文《西门豹》里的一张图咋啦?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有篇课本叫《西门豹》,前几年的课文里配了个插图。
图中西门豹揭穿巫婆的骗人勾当后,派人把她扔到水里,其中有个侍女端着个果盘,盘子里有各种水果,其中还有葡萄。
前段时间翻小学课本的时候,虽然书的版次没变化,但插图却有点变化了!
对比上一张,现在进入“找茬茬”环节。
下图中果盘没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葡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才带回汉朝的,西门豹可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大概比葡萄早了三百年,所以按道理葡萄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插图里。
估计是有人跟出版社提了这个事,所以再次印刷的时候干脆把果盘给P掉了。
其实不止教材,电视、电影等现代作品中,经常会分不清到底哪些食物不该在镜头里出现,到底这些食物什么时候才“移居”到中国来的呢?
他们说的辣可不是辣椒
前段时间看了部电影,背景是汉代,一群人正在讨论吃火锅,有个胖子说再搁点辣椒就更好吃了。
我写公众号以来的这段时间有点神经质,感觉这个事跟记忆中的似乎有点冲突,就上网查了一下,果然,辣椒应该是明朝末期才传入中国,差好远呢。
辣椒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番椒、秦椒等等,看“番椒”这个称呼就知道是外来物,原产地应该是在美洲,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后,才传到了世界各地。
那我们中国在明朝以前,就没吃过辣?
可以去问问宋朝第一吃货苏轼,这家伙不仅爱吃,还爱自己动手做吃的,不仅爱做,还要用诗词记录下来,他留下来关于饮食的诗词就多达四百余首,有些美味佳肴干脆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比如“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等,这也为我们研究当年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很多依据。
在我翻遍苏轼诗集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现象,他那些关于吃的诗词里,竟然少有“辣”字,一度以为苏东坡不爱吃辣。
后来偶然间发现苏东坡有一首诗《新酿桂酒》,这里面终于有个“辣”了,我竟然有点兴奋: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
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
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可这个酿酒工艺又把我整迷糊了,酿酒就酿酒,还得放辣椒?这可是又多爱辣啊!
之后又发现陆游的《岁暮》中也有提到“筛辣捣香篘腊酒,染红丝绿簇春盘”,莫非陆游也爱在酒里加点辣?
可那个时候辣椒还没到中国啊。
请教了好几个专家后我才知道,诗中所指的辣并非辣椒,而是花椒。
往酒里面加香料、花椒是古人常干的事情。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 里有一句“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意思是指用最好的祭品来敬事天神,蕙、兰、桂、椒,是屈原诗歌中常用的香草,具有高洁的象征意义。
在辣椒来到中国之前,花椒是辛味调料中的霸主,引得无数食客竞折腰,不仅做菜,连煮茶、泡酒都要放一点。(那玩意儿好喝吗?)
据考证,中国历代的古食谱,平均有22%的菜品中都要加花椒,唐代更是达到顶峰,使用花椒入菜的比例达37.1%。
大诗人王维有一千古名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这茱萸除了当中药外,也是古人常用的增加辣味的食材,当然,茱萸也有很多种类,主要分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当辣椒用的就是食茱萸。
除了花椒、茱萸,生姜、胡椒也是古人使用的辣味调料之一,有诗为证。
宋朝道士诗人白玉蟾有句诗“撒手浩歌归去来,生姜胡椒果是辣”,谢枋得有句诗“姜桂到老性愈辣”,杨万里也有句诗“茈姜馨辣最佳蔬,孙芥芳辛不让渠”。
除此之外,还有葱、蒜、韭菜之类,也算是辣味调料。
可这些跟辣椒的味道还是相去甚远,有句顺口溜:
“葱辣眼,蒜辣心,辣椒辣到腚跟心,韭菜辣到脖项筋,生姜辣到脑顶心”。
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起先它的身份一直是稀有观赏植物,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有关于辣椒的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直到康熙年间,它的功能才逐渐由花卉向食材转换。
康熙年间《花镜》记载:“番椒俗名辣茄,其味最辣,人多采用,研之极细,冬月以代胡椒”。
但这也仅限于民间个别地区少量食用,未能跻身于烹调主要食材之列。
乾隆时期,史料中关于辣椒的记载逐渐增多,主要活跃在贵州、湖南一带,后才在四川迅速传播。
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辣椒才正式成为酒家饭店的烹调主料,云贵川等地几乎已经是“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这些地方现在也是吃辣的强省,沿海地区的人去了恐怕会有点受不了。
古人没吃过辣椒也是一种遗憾啊,错过了很多美食。
最后再简单列个清单,看看各种食物传入中国的大致时间:
- 汉:葡萄,核桃,石榴,黄瓜,蒜 ,蚕豆,旱芹,香菜。
- 三国两晋南北朝:茄子、扁豆。
- 隋唐:无花果、菠菜、莴苣、开心果。
- 宋元:西瓜、丝瓜、香蕉。
- 明:菠萝、辣椒、南瓜、苦瓜、土豆、红薯、向日葵、玉米、花生、西红柿。
- 清:良种草莓、番木瓜、良种苹果、菜花、卷心菜、洋葱、西葫芦。
2.当设计师们开始研究故障,就是要逼死强迫症的时候了
是的,你没听错,设计师们开始研究故障了!
故障艺术(Glitch Art),就是利用事物形成的故障,进行艺术加工,使这种故障缺陷反而成为一种艺术品,具有特殊的美感。
故障艺术在美国早已经形成一股潮流,不论是故障音乐、涂鸦、插画、电影各大领域都玩得飞起。
故障艺术的第一件表作品来自韩裔美籍的”影像艺术之父”白南准1965年创作的《磁贴电视》-Magnet TV。它的原理其实超简单,在电视机上放置一块强力磁铁来影响机器内部运作,让图像和声音都发生变化。
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故障艺术是什么,但是生活中,故障本来就无处不在。
当电视机、电脑等设备出现问题后,可能会造成视频音频播放异常,在视觉上,画面变成破碎、有缺陷的图像,颜色也失了真。
但是设计师们却想方设法从这些故障中发现美的因素,打破常规对这些故障进行改造再创造,创造出一波逼死强迫症的设计作品。
1.滴滴打车“想出发,就出发”宣传海报
这组主题为“想出发,就出发”的海报,利用故障艺术的特效,巧妙地表达年轻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鼓励年轻人在面对内心真实的渴望时,抛掉犹豫、纠结,勇敢地去追求心中所求。
2、《攻壳机动队》系列海报
由斯嘉丽·约翰逊主演《攻壳机动队》上映之际,观众们不约而同被铺天盖地、光怪陆离的海报亮瞎了眼睛。这组系列海报上,出现的各种显示器花屏、死机一样的效果,就是我们说的故障艺术。
3、脸部着重处理
在数码故障艺术里面,设计师都会喜欢对人体或雕像的躯干进行切割,并且着重对脸部进行艺术处理。这些被拉长、扭曲的脸部鲜果虽然惊奇新鲜,但是有时候难免会走到“辣眼睛”的地步。
3.太雷人了!抗日神剧的这四大“雷病”,也该治治了
现在的电视机,打开十个台有九个台在放抗日神剧。
这些抗日神剧不但大行其道,还粗制滥造,忽悠观众的智商。
在战争年代,演员身穿雪白衣服,梳着时尚发型,恋爱打仗两不误,还有百发百中的手榴弹枪炮。
这不仅歪曲历史,还侮辱抗战烈士。有观众就嘲讽道,编戏的人是骗子,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
我们是时候给抗日神剧“把把脉”,梳理一下它的各种“雷病”。
01
边打鬼子边谈恋爱
现在的国产剧,无论是什么题材永远少不了恋爱桥段。抗日剧同样没有例外,都是披着战争外衣谈情说爱。
打仗不是主要的,谈恋爱、耍帅装酷,才是他们的重要情节。
去年播的《烽火抗大》,抗大的学生不是谈恋爱就是闹矛盾。要知道,抗日时期我党是那么艰苦,这剧倒好,一堆知识分子在抗大衣食无忧、天天打诨骂俏谈恋爱。
还有在《飞虎队大营救》,编剧更有“创作天赋”,比起其他恋爱戏又拍出了新花样,竟然让一个黑人和八路军女战士谈恋爱。
这位黑人不但千里迢迢来中国抗日,还爱上了八路军女战士,两人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撒狗粮很是甜蜜。
然后,女战士为了掩护他撤退被日军杀害,死前叮嘱他"爱我,爱中国"。好一段异国欢爱,可惜歪曲历史,美化黑人。
在抗日剧中,出现黑人打鬼子就离谱了,还让他和根据地女战士谈恋爱!全体剧组,应该向全国革命先辈谢罪,篡改历史,侮辱先辈革命。
02
抗战军人个个是武林高手
在抗战剧中,主角扮演的军人犹如武侠小说的高手。他们不仅身怀各种绝世武功,杀鬼子更是犹如囊中探物。
在《利箭行动》里,于震扮演的八路军“利箭特战队”队长,就像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他一把飞刀扔出去,就能把成片的鬼子撂倒。
而且,还能从枪林弹雨里毫发无损地穿过,犹如神功护体一般,不得不称赞他为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被吐槽“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剧中几位主角杀鬼子的花招,更是让观众大跌眼镜。
他们不但一拳能把城门打得四分五裂,还能震飞两个鬼子。更厉害的是,一拳打出去既可击穿鬼子,又可将鬼子的身体分为两半。
连金庸笔下的梅超风,她的九阴白骨爪,看见了都不得不退避三舍。
最出名的还有张子健扮演的燕双鹰系列,尤其是第一部武侠气息最浓厚。他不但自带躲避子弹属性,还有怎么也打不死。
正所谓敌方不出核武器,我方就不出燕双鹰。然而,历史的真实却不是这样的。
看过八路军老兵的回忆片都知道,在战场上杀死一名鬼子是非常困难的,不可能像他们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打跑日军。
03
雷人的武器装备
没有武器怎么打仗,在抗日神剧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编剧做不到。
小到一根针,大到一个包子,都能比现代武器还要威力十足。
在《一个鬼子都不留》里,剧中的飞针、杀猪刀、弹弓、石块之类的东西,都能把鬼子打退,而且是屡屡得手。
比《一个鬼子都不留》更牛逼的是《敌后便衣部队》,主角吃一口包子一扔就能变成炸弹。此外,还有蔬菜雷、磁性定时穿甲弹、带防弹裤衩的防弹裤子等。
在《箭在弦上》里,主角单用一支箭就能杀鬼子,效果堪比子弹还厉害。而且弓箭除了无底洞箭袋外,还有见血封喉箭。
还有蒋欣扮演的徐二航,被糟蹋后逆天开挂,不但原地蹿到半空还自动穿裤,几十秒内一人团灭二三十人的日伪军。
你听过子弹会拐弯吗?《神枪》绝不会让你失望,发射出去的子弹不但能拐弯,还能轻易击中敌人。
你以为子弹会拐弯就是神剧巅峰了?《女子炸弹部队》告诉你, “我就是要用石头把日本人的飞机给炸下来”。
更离谱的还有《一起打鬼子》里的裤裆掏出手榴弹,滥加低俗“荤腥”,不是摸胸就是摸裤裆。
最雷人的当属《铁道游击队》,骑着自行车的抗战勇士,区区一辆自行车竟然骑出了直升机的效果。
说飞就飞,果然是彭亮自行车,车中的卢,马中赤兔,你值得拥有。
这些雷人的武器装备,不仅侮辱了那段历史,也侮辱人的智商。
04
抗战时代穿越现代
明明演的是战争年代,剧中男主头发擦的油亮,女主抹口红描眉,炮火连天衣服仍然一尘不染,严重脱离当时的年代。
被官方痛批并下架的《雷霆战将》,让八路军住别墅抹发蜡,还抽雪茄喝咖啡泡妞。
女战士穿着显身材的裙子,踩着带跟的皮鞋,即使是战火连天,依然能保持着精致的妆容。
《向着炮火前进》里的吴奇隆,一身时髦打扮,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去泡吧,而不是去打鬼子。
在《怒江之战》里,男军人烫发染发打耳洞,女军人超短裙长筒靴。
现在大家看抗战剧,首先是看演员的发型和穿着,第一眼看完就能决定要不要追剧了。
还有更离谱的是,有些抗日神剧连装备都穿越了。
在《猛犸敢死队》里,M3盖德冲锋枪装备穿越,队员在训练时竟然穿了1957年才出现的美式军装,执行任务时却穿中山装式的军装。
除了装备穿越,还有人物穿越来抗日。
在《四大美人之貂蝉大战丧尸》里,貂蝉为了救吕布穿越到抗日时期,还手撕日本生化兵。
结尾
抗日神剧的这4大雷病,打着爱国的噱头,误导了多少新青年!就像毒教材的插画,看着不起眼,说多了好像小题大做,但失去对真实历史的审视。
抗日本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可惜被很多无良电视剧过度消费。然而,历史不是个涂脂抹粉的小女孩,可以任抗日“神剧”随意打扮。
这样的神剧真该整治了,我们要还原历史真相,增强民众爱国之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头条创作挑战赛#
4.怪不得卫星锅被禁,它都能让人看到什么内容?不少网友说出实话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你们是小编前进的动力哦。每天一点点进步,分享彼此的欢乐!
视频加载中...
现在,很多人喜欢玩手机、聊天、看视频和玩游戏。然而,回到十多年前,人
们最热衷于看电视,因为那时电视已经是一个非常高大的家用电器,而智能手机还不普及。说到电视,如果你想看更多的电视频道,你必须安装有线电视,否则,你只能找到本地频道。然而,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有线电视的安装成本很难承受。甚至有些家庭也能负担得起,他们不愿意每年花太多钱。所以卫星接收器出现了。但当时,卫星罐被禁止使用。难怪卫星罐被禁止使用。他能看到什么?很多网友都说了实话。
当然,全国禁止使用卫星盆,当然是不允许大家安装有线电视,从而获取利益。很大一部分原因仍有待人们考虑。首先,卫星pot可以接收多个频道,甚至在边境和沿海地区,甚至可以搜索到其他国家的频道。但就这样,它已经超出了我国的控制范围。在这些频道,甚至是成人频道中可能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如果孩子们看到这种情况,他们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这个国家只有一个会被禁止。
另外,卫星壶只能在很高的地方使用,即使没有盖,所以很多家庭都把它放在屋顶上。但在大风和暴雨的情况下,卫星天线罩可能会松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击中人们,后果不堪设想。更有甚者,卫星壶越大,重量越重,收到的回信越给力,使用这个大卫星壶的家庭就越多。看来卫星锅使用起来很便宜,但有安全隐患,但不管花多少钱,都省不了。
毕竟当时国民经济不太好,有线电视没有办法降价,也没有办法补贴每个家庭。现在不一样了。这个国家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因此,有线电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近年来,卫星盆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消失,在许多贫困地区,很多家庭还在使用它。州和地方政府之所以没有采取严厉措施禁止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太穷了,人们没有办法这么做。政府在这方面的行为非常人性化。他们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会定期对安装卫星电视的家庭进行检查,因此,国家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规定都是为了人民。
正是因为有如此爱人民的国家和政府,所以我们现在才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更不用说,我们回顾十多年以前,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跟以前有很大区别,这些都是国家带给我们的,这个国家越来越强大,也让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方点个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暂无评论,1254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