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植绿正当时。今天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正是植树绿化的好时节,让我们一起种下希望之树,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以绿色文化涵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阳春三月,上海体育博物馆内展示了一把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火炬,寓意着绿色和科技两大主题。这把火炬由阿里巴巴设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外壳材料,中国石化进行燃烧系统设计,整体呈螺旋向上的形态,如丝带飘舞,寓意着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火炬外壳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具有更轻、更强的特点,采用三维碳纤维编织工艺,使火炬更加耐高温,同时使用氢作为燃料,达到碳的零排放,体现了“绿色办奥”理念。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共有来自国际奥委会91个会员协会的2834名运动员参加了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的比赛。中国选派176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2枚,位列金牌榜第三。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火炬手赵嘉文和迪妮格尔·衣拉木江点燃主火炬。1200名火炬手共同参与了冬奥会的火炬传递,其中也包含了“上海力量”的贡献。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创新研究院派出了两支火炬服务保障小分队,分别负责现场传递服务和火炬组装。现场传递团队主要负责火炬接力完成后的拆卸工作。火炬手将完成接力后的火炬交给团队,将储氢瓶、减压阀和燃烧管拆除,再将外飘带和内飘带重新组装,最终作为永久纪念品交还给火炬手。
由于氢气的特殊性,无法提前灌装,火炬组装团队还负责上千个火炬的组装。他们进行10秒燃烧试验,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火炬的最终组装。最后交付给冬奥会。
“飞扬”火炬是一支令国人骄傲的冬奥会火炬,这样一支精彩绝伦的火炬,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与坚持。冬奥会的数以万计的研发团队成员和相关人员的努力下,才创造了这样的设计和传递。
火炬保障团队在组装“飞扬”北京冬奥会的冬奥筹办过程中,践行“绿色办奥”的成果。他们用低碳管理和生态保护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他们的工作。自冬奥会筹办起,冬奥组委通过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同时采取林业碳汇、企业捐赠等碳补偿方式,从而保障了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冬奥会一共利用了6个北京2008年奥运会竞赛和非竞赛场馆。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成为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场馆。它采用了可转换的钢架支撑系统和可拆装的制冰系统,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成为夏奥遗产变成冬奥场馆的典型。这种转换模式大大降低了后期拆除改造的成本,并减少了新建场馆所产生的碳排放。冬奥会上的所有场馆的电力消耗也全部使用绿色电力。
北京冬奥组委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将生态保护和场馆建设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守护了赛区的绿水青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治沙、治气、治水等综合工程,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延庆赛区,在建设场馆之前,进行了规划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并针对主要保护植物的生长条件,采取了就地保护、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措施。受施工影响较小的植物进行原地保护,对于无法避让的植物,进行近地或迁地保护。虽然这些植物被移动了位置,但经过园林单位的精心养护,它们仍然生长得很好。
北京冬奥组委还通过表土剥离的方式有效地进行了延庆赛区的生态恢复。为了保护表层土壤,大部分剥离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延庆赛区总共剥离了8.1万立方米的表土,这些土壤全部用于赛区内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冬奥组委还通过剥离草皮、回铺等方式,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区域恢复了3500平方米的亚高山草甸。
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草甸和草甸上随风摇曳的胭脂花和冬奥场馆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健身爱好者们在北京冬奥公园内锻炼部分。
中国政府网、观察者网、国际奥委会官网图:视觉中国、上海大调研。
暂无评论,2493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