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钟头看完门诊,三天就有床位,住院第二天就做了肠镜手术,有了这张‘就医直通卡’,看病真的放心、真的快。”
“什么时候复查,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出现特殊情况是找社区医生还是直接去十院……这一个个小问题,如今在微信群里问就可以了,‘就医直通卡’延伸到线上,对我们来说太方便了。”
“我们社区医生不仅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联结三级医院专家与社区居民的‘中间人’,‘就医直通卡’让我们在接诊时更有底气。”……
今年4月,市卫生健康委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家庭医生有了更多上级医院专家号源和服务链接。
好政策如何真惠民?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经充分调研,推出“就医直通卡”,考虑到所在区域老年患者居多的实际情况,以实体卡片取代手机预约、挂号、签到等流程,让老年人一卡在手就能享受“三优先”(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医疗服务。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完善,十院“就医直通卡”颇受欢迎、好评连连,成为三甲专科医生和社区家庭医生携手服务患者的有力链接。
让看病就医流程“快”起来
提起上海十院特色的“就医直通卡”,75岁的张老伯赞不绝口。前些日子,家住彭浦镇的他因为腹痛腹泻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大便隐血检测为阳性。考虑到他的年龄与日常饮食习惯,医生建议他去三级医院接受肠镜检查与综合评估。
“去大医院看毛病太麻烦了,不单专家号难挂,去一趟就要大半天甚至一天,还是观察一段时间再讲吧。”面对张老伯的畏难情绪,社区医生拿出一张十院“就医直通卡”,并告诉他,拿着这张卡去十院门诊一楼签约居民服务中心登记,当时就能看到专家门诊,之后的检查、住院全部优先。
一张小纸片就有这么强大的功能?张老伯还有些将信将疑。社区医生一边讲解直通卡的使用方法,一边在系统中帮他预约十院消化内科的专家门诊号。
第二天,张老伯早早前往十院门诊大厅,签约居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看到其出示的卡片,第一时间指引他完成挂号。仅过了半个小时,候诊、问诊、评估、术前检查申请等一系列流程全部完成;接诊医生告知,三天后有空床;张老伯顺利入院后的第二天,就接受了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肠息肉。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为肠道肿瘤早期,所幸及时发现、干预,避免了日后一场祸端。张老伯在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感叹整个治疗过程——“效率高到不可思议”。
让各级医疗机构“连”起来
家住大宁路街道的李老伯有高血压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老毛病,因头晕、头痛、心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社区医生一量血压,高达200/96毫米汞柱,心电图提示心率更是飙到156次/分。
情况危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十院间的急诊绿色通道即刻开通,李老伯第一时间被送到十院急诊胸痛中心。急诊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完善术前检查后,心内科专家成功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根治了他这一年多来反复发作的老毛病。
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级医院间的急诊绿色通道已十分成熟,但仅做到这一点还无法实现“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政策初衷,只有完成患者从三级医院出院后康复、随访的闭环,才是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这时,“就医直通卡”的延伸服务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李老伯笑称:“出院和入群算是无缝衔接。”在这个由三级医院工作人员、社区医生与患者组成的微信群里,哪天要到十院复诊检查?这个药社区医院能不能开?各种出院后随访等方面的困惑,都有了及时回复。对于不习惯使用社交媒体的老年人,十院也设立了专门的热线,为患者提供答疑解惑的直通电话。
让转诊服务工作“准”起来
近年来,十院联手所在区域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便民圈”,其中,“就医直通卡”的推行让“便民圈”运转得更加顺滑。
工作改进完善的核心就是让患者就医体验更好,因此,随着直通卡的不断实践,如何让居民从“挂得到专家号”,能更进一步到“挂得准专家号”?
为此,十院门急诊办公室牵头编制了专业版的《社区交流手册》,详尽介绍了医院的学科、亚学科、专病、专家等特色,内容涵盖就诊方式、服务时间、专家和专病门诊介绍、特色陪诊服务、特殊检查直通车流程等就诊资讯和便民信息。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本主动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亮家底”的手册,社区、基层医生转诊时可以按图索骥,精准推荐合适的科室和专家,同时也能提前告知患者诊前应做的常规准备工作,实现医—患精准适配,缩短就诊时间,提升诊疗效率。
据悉,十院将继续探索知名专家、特色专病专科下沉社区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直通车体系,集中调配优质医疗资源,强化全过程病程管理,打造畅通绿色救治通道,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让入院舒心、住院放心、康复安心,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100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