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9月21日,上海云间美术馆在松江秀南街百年古宅举行了松江云间美术馆开馆揭牌仪式暨首届“自在生长”算法生成数字艺术特展开幕仪式。展览共展出来自世界各国25位艺术家的125幅作品。
展览现场
上海云间美术馆多年前诞生于浦东陆家嘴,上海云间美术馆馆长徐迪旻说,“今天松江云间美术馆在松江秀南街的成立,如同找到了根脉,天地交融互相辉映。它将搭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提增文化自信、同时将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精神,结合现代高科技理念,展示体现当今世界最前沿的艺术作品。”
据介绍,此次松江云间美术馆的首展,聚集了25位全球顶尖的生成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法国的Herve,limi,巴西的Omar, 日本的Samuel等著名艺术家,为大家带来一场拥有独特“算法肌理”的视觉盛宴。
展览策展人、艺术家乔沐子介绍:“生成艺术其实是一种雕刻过程,感受生长的艺术形态,时间流过,画中故事娓娓道来,或呢喃细语、或响遏行云、或清脆悦耳、或低沉浑厚,作品就这样在艺术家构建的半随机系统中获取养分,自在生长。生成艺术的创作不但需要艺术家兼备一定的艺术审美和对于艺术史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更需要创作者具备强劲的编程功底和逻辑推理能力,用代码做画笔来描绘心中的理想世界,在艺术与科技的交汇点不断探索和链接,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相交融的智慧。”
她同时表示,在生成艺术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和机器算法的关系不再是冰冷的命令式的,而是相互启发互为灵感的,自然有机的,有温度和人文关怀的。
展览现场
用理性的程序做画笔,创作感性的艺术作品。计算的精确与随机的手工质感微妙融合,赋予了每一串代码鲜活的生命力,使每一幅作品都描绘出算法时代的奇妙景象,这些景象可以是彼此连接的,也可以是特立独行的。无论是具象的日月轮转、草木生长、关于未来世界太阳朋克式的生活方式探讨,还是通过视觉听觉的交互式生成与想象及对自然和生命母题的探讨…… 本次展览的作品渗透和传达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以色列、巴西等国艺术家们的思维奇旅与才华横溢。
展览现场
徐迪旻说,松江云间美术馆首届“自在生存”算法生成数字艺术展,是艺术界倡导新质生产力的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涉及到使用计算机程序和算法来创作艺术作品。这种艺术形式的核心在于艺术家设计一套规则或算法,然后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具有一定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算法艺术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如元胞自动机、分形艺术、遗传算法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算法的自主性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作品。
松江云间美术馆在数字艺术的传播和推广进程中与组织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培育了一大批艺术家独领算法艺术世界前沿。艺术家们使用编程语言、机器学习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来构建算法系统。这些系统在艺术家设定的参数和规则下运行,通过算法的迭代和演化生成艺术作品。算法艺术的作品可以是静态图像、动态视频、声音装置,甚至是交互式艺术项目。
据了解,算法生成数字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可交互性和可复制性,这使得艺术作品可以根据不同观众的互动而变化,或者在不同的数字环境中被复制和传播。此外,这种艺术形式也强调了虚拟性和数据的重要性,因为作品通常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并依赖于计算机系统进行展示。
展览开幕现场
随着技术的发展,算法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和表达方式,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和互动方式。同时,算法艺术也引发了关于艺术创作中人与机器角色、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和版权等议题的讨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算法艺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它将继续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从细腻的水墨画到前卫的数字涂鸦,从古典雕塑的现代演绎,到虚拟现实中的沉浸式体验……在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中,每一位艺术家都通过独特的视角与创新思维,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融合在一起。他们的作品不仅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展览的中心区域是一幅由人工智能与人类艺术家携手创作的巨幅数字画布,它不断变幻,每一次刷新,都是对“建国七十五周年”这一主题的全新解读,也是展现了“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景象。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算法在每一笔每一划中留下的痕迹,感受科技与艺术的和谐共生。此外,互动区的触摸屏让参观者有机会参与到艺术创作中,观众的每一次点击和拖动,都可能成为这幅数字画布的一部分,也让每个人都成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松江云间美术馆开馆揭牌仪式现场
据悉,首届“自在生长”算法生成数字艺术特展展期为3个月。
暂无评论,681人围观